出生于南安水头的一个普通家庭。他用了20年的时间,从一个“顽皮的孩子”成长为今天的奥运会举重冠军;他是各级举重教练眼中的“好前途”,举重水平比同龄人更好。才华横溢的他,也更加刻苦训练;他几次放弃举重,回家摆地摊,然后擦干眼泪,重新开始。回到训练场,接受教练的“精心训练”;他始终有一个梦想,渴望在奥运会上实现“升国旗、奏国歌”……他叫李发彬,东京奥运会男子61公斤级举重冠军,为福建夺得了举重第一枚金牌。东京奥运会也为家乡泉州夺得了历史上第一枚奥运金牌。
启蒙与成长——
“他是一个只能偶然遇见的‘好年轻人’。”
近日,泉州晚报记者来到李发斌的家乡。他的父亲李奇峰因为即将到来的比赛兴奋得几天都睡不好觉。 “我为他能够代表中国队参加奥运会感到非常自豪!”李奇峰坦言:“如果没有启蒙教练王德兴的远见,没有省队教练陈晓明和国家队教练的培养,一个孩子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举重运动员。”
1993年,李发彬出生于南安水头的一个普通家庭。据李奇峰介绍,他和妻子早年在水头盘龙菜市场从事蔬菜生意。他们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孩子,让他们玩耍。每次我回到家,我都会看到孩子们玩耍得满身灰尘。 “我的两个儿子从小就活泼好动,尤其是小儿子李发彬。他不仅身材魁梧,手脚也十分敏捷。他经常和别人追逐打架,而且特别调皮。
2001年春天,安溪人王德兴到南安市体校担任教练,并在时任校长吴家和的大力支持下,创办了南安市第一支举重队。
次年,年仅9岁的李发彬就对举重产生了兴趣。当年4月17日,南安市体校举重教练王德兴前往南安市龙门小学选拔“新秀”。课间锻炼时间,他发现一个小男孩穿着1.28米的黑色背心,肌肉线条明显。和同学做游戏的时候,他跑跳的时候特别有力量和精神,身体素质明显比其他同学强。王德兴第一眼就看中了他,道:“我选了他!”
2002年9月,李发彬正式到学校参加培训。 “这个孩子才华横溢,勤学苦练,难得一见,学校领导都认为他是‘好苗子’。”回忆起李发彬入校的经历,王德兴印象深刻。他说,进入学校后,他发现斌一边学习一边做体能训练。每天早上6点,李斌就跟着其他20多名运动员在一间破旧的铁房里进行速度、力量、敏捷、协调、耐力等基础训练。这孩子数学成绩很好,而且对举重也很感兴趣,所以长得比较快! ”
除了孩子们自身的兴趣和努力之外,李发彬家人的支持也非常关键。 “一共选了七个人,最后就只剩下他一个了。”李奇峰说,当时他和妻子每周都会去学校看望儿子。看到儿子满头大汗,他们都说不难。有时,夫妻俩在一旁观看,偷偷流泪。回到家后,他们连一口饭都咽不下去。他们多次试图让儿子放弃训练,像其他孩子一样努力学习。 “这么小年纪就要读书,还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,看到这些我很难过。”
这时,王德兴开导他们,“我们一定要支持孩子的选择,因为金子总会发光的。”最终,李奇峰选择了尊重孩子们的决定。
两年来,李发彬跟着王德兴刻苦训练,他的坚持和努力终于第一次得到了回报。 2004年,由于在泉州市运动会上的出色表现,李发彬被福建省体校举重队选中,接受了更加系统、专业的训练。
思想转变——
从“我要回去摆地摊”到“我要为国争光!”
7月16日,记者来到福州省体校举重训练场,找到了省体校举重队李发彬的教练陈晓明。谈起运动员李发彬的故事,他还记得:“这个小伙子刚来的时候只有11岁,虽然体重不到30公斤,但爆发力极强,冲刺速度很快,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也很强。”都特别好,基本功也比较扎实。”
进入省体校后,陈晓明对李发彬的技术动作、速度力量、生活饮食等要求非常严格。李发彬爱表达自己,但同时他发自内心地尊重教练,经常超额完成教练布置的任务。
严师出良徒,李发彬的努力再次得到回报。 2006年第十三届福建省运会,李发彬在男子C组40公斤级比赛中夺得金牌,成为南安省运动会首位举重冠军,打破了保持多年的省运会纪录。同年7月,在全国少儿举重锦标赛中,李发彬获得抓举、挺举、总成绩、个人总成绩第一名。
然而,李发彬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 2010年的一天,陈晓明收到李发彬的三张手写便条,发现他精神错乱,想要闭关。看到纸条后,陈晓明尝试使用“挑衅法”,暂时将李发彬赶出了训练馆:“如果你不想训练,就滚出去,这里不欢迎你!”
委屈的李发彬哭着给父亲李奇峰打电话。在父亲和教练思念的激励下,李发彬再次回到了训练场。没想到,过了一段时间,李发彬又给教练发了一条信息,说道:“教练,我感觉无论我怎么训练,我永远也达不到吴金彪等大佬们的水平,我感觉再这样下去,就算转正了,我的月收入也只有2000多元,在老家摆地摊也能挣4000多元。南安,比这里好。”
第二天,陈晓明再次给他做了一些思想工作:“好吧!如果你想回去摆地摊,随时可以走。我一直把你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养,因为我觉得你有举重天赋,也可以随时离开。” “你很勤奋,能吃苦,有能力为国争光。”听完教练的肺腑之言,李发彬咬牙再次回到了训练场。从此以后,再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。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波动。
坚持,时间会给人证明自己的机会。 2011年6月,李发彬参加马来西亚槟城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男子56公斤级比赛。这是他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赛事。凭借出色的表现,他以134公斤排名抓举第一,以151公斤排名挺举第三。同时以285公斤的总成绩夺得该级别冠军,为中国青少年举重队夺得2枚金牌。 1 铜。
“当我听到国歌奏响,看到国旗在中间升起时,我第一次感到如此紧张、兴奋和自豪!”夺冠归来后,他向教练分享了自己的成绩和感受。从此,李发彬更加坚定了举重的决心。他决心:“我也要在更大的舞台上实现‘升国旗、奏国歌’,我要为国家争光!”
欢迎机会——
等级调整让他释放出更大的潜力
2012年4月,在福建奥林匹克中心体育馆举行的2012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伦敦奥运会举重选拔赛56公斤级比赛中,李发彬以287公斤级获得总成绩第三名;
2012年4月,李发彬在韩国平泽举行的2012年亚洲举重锦标赛男子56公斤级比赛中表现出色。他以抓举126公斤级和总成绩279公斤级获得两项冠军;
2017年9月,李发彬在天津滨海新区大港体育馆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男子56公斤级冠军...
2012年后,李发彬脚踏实地,一步一个脚印,夺得了一个又一个冠军。
南安体校校长杨再发告诉记者,随着训练和比赛的忙碌,李发彬回家乡的次数逐渐减少。但每次回家乡探亲的第二天,他总是马不停蹄地去母校南安体校表达谢意,向新文体局和母校汇报自己的成绩。并前往训练场与教练、老师、队员进行交流。 “感谢你们在我受伤、迷茫、成绩停滞不前的时候给予我这么多的支持、关心和帮助,才让我取得了今天的好成绩。”
2018年,李发斌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。国际举重联合会宣布级别调整计划,将男子举重项目最低级别提升至61公斤级。这对于56公斤级体重控制困难的李发彬来说,无疑是一件好事。他的机会终于来了。李发彬的国家队主教练邵国强表示:“适应了新的水平后,在训练和沟通上给予他更多的信任和鼓励,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,让他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水平。”
正如预期的那样。次年,在泰国芭堤雅举行的2019世界举重锦标赛男子61公斤级比赛中,李发彬以抓举145公斤、挺举173公斤、总成绩318公斤获得三项冠军,打破世界纪录。总成绩和抓举成绩均创纪录。记录。回顾比赛过程,李发彬激动地说:“当时我很兴奋,能为祖国再次举起五星级红旗,贡献一份礼物,我感到自豪。”
今年,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的2021年亚洲举重锦标赛男子61公斤级比赛中,李发彬以抓举142公斤、挺举170公斤、总成绩轻松夺得三枚金牌。 312公斤。值得一提的是,李发彬在分别夺得抓举首举和挺举首举后,已经夺得三冠王。
走向巅峰——
圆奥运“升国旗、奏国歌”梦想
奥运会上“升国旗、奏国歌”一直是李发斌的夙愿。
7月14日,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大会在国家体育总局召开。参加东京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名单正式公布。泉州运动员李发彬也在其中,成为泉州举重运动员首次参加奥运会。 “我不想再说什么了,既然教练信任我,我就会全力以赴,努力前进!”出发前,李发彬说道。
此次东京奥运会男子61公斤级的最大对手是印尼老将伊拉万。这是李发彬夺冠路上必须克服的困难。不过,刻苦的训练和稳定的成绩让李发彬充满了信心:“只要发挥出自己的水平,我相信我还是有绝对的信心赢得比赛的。”
61公斤级是本届东京奥运会首个男子举重项目。赛前,主教练邵国强表示,“李发彬已经基本达到了自己最好的能力,尤其是力量方面。从最近几场比赛的实力和能力表现来看,我们有信心在奥运会上战胜伊拉。” ”万。”
7月25日下午3点,李发彬以抓举141公斤、挺举172公斤、总成绩313公斤的成绩夺得东京奥运会举重男子61公斤级冠军。颁奖典礼上,李发斌听到嘹亮的国歌响起,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。李发彬的心中再次充满了自豪。
我磨刀二十年,只为实现今天的梦想。如今,李发彬一举成名,载入体育史册。他通过20年的实践证明了自己,并用自己的成绩来回馈所有一路上帮助过他的人。他是祖国的骄傲、福建的荣耀、泉州人民的英雄!
1 8 8 3 1 1 8 3 2 1 3
生态体育:体育场馆、公园、小镇综合体的投资、设计、运营规划,康养、文化、旅游、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、智慧升级。
免责声明:【生态运动】图文来源于网络,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。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您的权益,请联系生态体育及时更正、删除!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xdjzx.com/html/tiyuwenda/9670.html